2020年7月15日-16日,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室召开座谈会,就生物制品(含胰岛素)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,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,推进采购方式改革。有医药行业人士预计,中成药、生物制品的集采大概率已经在路上,胰岛素是最可能被纳入集采的生物药。长期来看,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较成熟的生物类似药也有可能被纳入集采。
截至目前,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已经开展到了第三轮,首轮4+7集采涉及25个化药品种,第二轮集采全国参与,共32个化药品种,目前已经进入报量阶段的第三轮集采选定了86个化药品种。
对药企而言,集中采购中选企业可瓜分全国医院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。对于其他未中标企业,市场空间将急剧缩小,甚至退出市场。中标产品市场份额会有提升,但价格会大幅下降,考验药企生产成本。
从各地情况看,记者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山东、山西、湖南、河北、江西、湖北武汉、福建三明、浙江金华、山东烟台、山东德州等省市均已经开展地方带量采购,其中部分地方集采已经开始将中成药、生物制剂纳入集采范围。
业内人士分析,胰岛素用量大,毛利高,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两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)的常用药,是最可能被纳入集采的生物药。
而在中成药方面,分析人士认为,哪些品种适合纳入集采,哪些品种不适合纳入集采,仍需要仔细考虑:一方面,部分中成药缺少临床数据,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不明确,纳入集采可能引发争议;另一方面,有些中成药虽然使用量大,但是不属于临床必需,可替代性很强,也不宜纳入集采。